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凝心聚力,干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这是凝心聚力陕西历史上首次以这种规格、规模、干出高质形式行走。展新仙规这一走,局面走出了态度,凝心聚力走出了理念,干出高质走出了思路,展新走出了方法,局面更走出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凝心聚力精气神

■ “看大不看小、看高不看低、干出高质看新不看旧、展新看实不看虚。局面”观摩活动前,凝心聚力省委这样给本次活动定调。干出高质这是展新一次项目建设的“集中拉练”,也是各市区间的“擂台比武”,更是一次互相切磋的“教学相长”

■ 若想看清一个区域的差距和短板,就得把视野放宽、格局放大,找准坐标系,找到参照物,跳出陕西看陕西,从全国乃至全球的角度看陕西

■ 我们必须坚持将新发展理念作为“红绿灯”“指挥棒”贯穿到干项目、搞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招商引资大水漫灌,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以项目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而不是“以GDP论英雄”,可谓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让“摊大饼”“大呼隆”式的发展无以为继,也将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

■ 找对了路子,转角就是机遇。老有老的拧劲儿,少有 少的蓬勃;大有大的气派,小有小的精彩

■ 要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这一历史重任,关键是做好自我的开放。要眼睛看得见新事物,耳朵听得进新主意,头脑装得进新东西,心胸容得下新意见

■ “马走日,相走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是保证。高效能治理关键在领导干部。要突出“勤、快、严、实、精、细”

■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必须攥起拳头加油干

19天跨度。

5000公里里程。

49个重点项目。

3场高规格交流座谈会。

省级领导带领各市区、相关厅局、中央和省级媒体主要负责人,组成一支特别的队伍。

从陕西的北部走向陕西的南端。

一路观摩,一路讨论。

一路分析,一路总结。

这是陕西历史上首次以这种规格、规模、形式行走。

这一走,走出了态度,走出了理念,走出了思路,走出了方法,仙规更走出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

(一)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

11月3日启动的全省2020年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开发布是同一天。

时间的偶然背后蕴含着逻辑的必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全面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国家发展的蓝图如何落到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脚本?如何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

陕西以一场特别方式的行动,统一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校准前行的方向,勾画未来发展的愿景。

这一行动就是陕西省2020年重点项目观摩活动:看项目、找差距、比质量、促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省凝心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必将对未来陕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这是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的需要——

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主题、高品质生活成为主要发展目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构成严峻考验。

从陕西看,经济发展经历着深刻的阶段性变化,发展的基本面长期向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前进中的困难。我们需要更有针对性地破解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制约,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培育强劲持续的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点项目观摩活动,是我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谋划项目的新举措,充分体现了陕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这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需要——

当前,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高质量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坚持将新发展理念作为“红绿灯”“指挥棒”贯穿到干项目、搞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瞄准“十四五”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结合补齐短板弱项,科学谋划项目。

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就是引导各地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为要求来谋划项目、建设项目,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

这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面向“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对陕西而言,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自我小循环,也不是封闭单循环,而是要高水平推进开放。在谋划项目上,要抓住内需潜力不断释放这个机遇,把自身作为循环链条中的一环,立足区位条件积极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增强全球范围内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把更多要素吸引到高质量项目建设上。

观摩活动以高质量项目看实绩,以高质量项目比高下,以高质量项目论英雄,充分体现了陕西聚焦新发展格局加强系统谋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导向”。

以微观调研把握宏观大势,用系统思维观照省情,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这场观摩活动中,陕西“十四五”规划有了更加精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

看项目,看什么?

就是看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要求,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内容。抓产业项目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快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关键。这也正是此次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聚焦产业项目的原因所在。

看项目,怎么看?

“看大不看小、看高不看低、看新不看旧、看实不看虚。”观摩活动前,省委这样给本次活动定调。

这是一次项目建设的“集中拉练”,也是各市区间的“擂台比武”,更是一次互相切磋的“教学相长”。

看大不看小——就是项目规模要大、块头要大、市场要大。大项目能够带动产业大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但是,项目大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与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的。广袤的陕北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足以承载世界级能源化工项目;秀美的陕南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秦岭卫士,还承担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责任,“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其项目谋划、运营的常态。从这一层面说,陕北千亿级的能源化工项目是大项目,陕南十亿级的中医药项目也是大项目。

看高不看低——就是项目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带动就业能力强。“以项目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而不是“以GDP论英雄”,可谓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让“摊大饼”“大呼隆”式的发展无以为继,也将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资源再多,也有用尽的时候。如何引导有限资源向高质量项目配置,这不仅是关中、陕南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土地等资源相对富足的陕北需要未雨绸缪的大问题。

看新不看旧——就是要看新项目和原有项目的新进展,而不是拿别人以前干的活当我们现在的成绩。新时代的新项目,必须带有高质量“基因”;升级换挡的老项目,必须注入高质量“因子”。

看实不看虚——就是少一些展板,多一些现场。看项目不能仅停留在文件上、图纸上、视频中,而是要看建成投产的或者新开工的以及在建的项目。为了看得更实,此次观摩活动增加了一个新鲜的形式——行进式汇报的环节,项目所在地政府负责人坐在电视转播车上,随时介绍项目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四看四不看”,观摩的是项目,碰撞的是人心。市与市,县与县,厅局与市县,企业与政府……什么是大、什么是高、什么是新、什么是实,每一个在场者的感受逐步同频共振。这同频共振,是思想认识统一的结果,更是相互对比找差距的过程。

(三)

11月4日21时,榆林人民大厦会议室,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陕北片区座谈会正在热烈举行。

“经济总量、重大项目、民营经济等方面与榆林还有较大差距。深入反思,在主观上识变应变求变办法不多,反映出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的差距。”发言现场,与会市委书记、市长逐一开诚布公、直面问题。

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找差距、补短板”成了观摩团成员讨论的高频词汇。

欠发达地区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破题高质量发展困局?

如何解放思想,补齐开放不足短板?

这些时常挂在嘴边,出现在文件上的“老”问题,一旦要在现实中接受考验,就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一路行来,大家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加明确了区域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内心的渴望与现状强烈的对比,让大家在持续的头脑风暴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认识得更深刻、更全面,一种等不及、慢不得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学习、对标、反思、谋变。

当前,陕西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滚石上山,不进则退。这分找差距、补短板的清醒认知弥足珍贵。

补短板,短板是什么?

当前,陕西经济发展面临的短板很多,但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

首要是补齐思想认识上的短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若想看清一个区域的差距和短板,就得把视野放宽、格局放大,找准坐标系,找到参照物,跳出陕西看陕西,从全国乃至全球的角度看陕西。

在全国发展的大棋局中,和其他省市相比,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差距在哪里?

全省地均生产总值不足西部一个临近省份的一半,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项目不平衡、协同创新不够、投资强度和效益不高;

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强,区位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

……

对比的背后,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着力攻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三大关口必须直面的发展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来陕考察时提出的“五个扎实”要求中,第一个就是“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今年4月,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对陕西提出了“五项要求”,其中居于首位的,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总书记两次来陕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扭住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全面落实“五项要求”。这既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也是陕西追赶超越的必由之路。

只有突破“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深化开放合作,做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才能体悟总书记“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深刻内涵,才能领会到省委、省政府组织此次重点项目观摩的良苦用心,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四)

其次是补齐工作作风上的短板。

重大项目观摩活动犹如一面多棱镜,从多个微观角度,让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看到了工作作风上的不足。

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中,一些地方往往有这么一种观念:自己要资源没资源,要土地没土地,要人才没人才,不是不愿意发展,而是受客观条件所限。

对此,省委主要领导一语切中肯綮,这种认识要不得。

以榆林为例,榆林确实有资源、有土地、有资金、有容量,但更要看到,重点项目的背后,是榆林有眼光、有境界、有担当、有冲劲、有韧劲、有招法。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门心思推动转型发展;既立足自身发展,又勇立潮头,敢于同周边能源大市赛跑,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扛任务;领导干部朝着问题走,盯着难点堵点干,设立驻项目工作组,干部搬着板凳扎在板房里,立行立改立办……榆林这些好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能力作风、工作方法,正是需要学习借鉴的。

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如果还按之前的老“套路”,跳不出条条框框,习惯于“等靠要”,满足于小进即满、小富即安;如果跳不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面对一点问题就畏首畏尾;如果抱着“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无错”的心态,只当发号施令、光说不练的“甩手掌柜”,那么最终只会被时代所抛弃。

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视差距的勇气和奋勇追赶的精气神。

有差距,不避讳,实打实,直奔问题去。各地在推介自己优势的同时,也在静心聆听兄弟市区的长处,用心琢磨如何补齐自身短板,放大竞争优势。

要有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改革魄力,勇于尝试、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难、善作善成的实干作风,在矛盾面前不绕道、挑战面前不畏惧,在对标先进中思索,在寻找差距中审视自己,选准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我们才可以后来居上、后发先至。

(五)

第三是补齐工作能力上的短板。

进入冬季,很多市民出门前都有“两看”,一看空气污染指数,二看道路拥堵情况。久驱不散的雾霾,让人心焦的交通,逼仄的生存空间,这些“城市病”,成了当下人们不能言说的痛。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如果对新发展理念理解得有偏差、不到位,发展成果不能由人民共享,发展模式、发展路径没选对,最终会背离高质量发展的初衷。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招商引资大水漫灌,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无论是立足实际情况、特色资源禀赋谋项目,还是招商引资选项目,都要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前提,都得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为优质产能释放腾出环境容量和生产要素。

多样的地域特征,决定了陕西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关中、陕北、陕南,不同的资源禀赋,如果用好了,就会区域互补,形成1+1+1>3的效果;如果用不好,不立足于自身地域特色精准施策,不在改革创新上动脑筋,则会一盘散沙,形不成聚力,就和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当前,三大区域联动发展不够,大平台有,通道却不足。

找对了路子,转角就是机遇。老有老的拧劲儿,少有少的蓬勃;大有大的气派,小有小的精彩。

高质量发展,要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来保障。

环境不好,“孔雀就会东南飞”,外面企业不会来,省内企业还会惦记走。嘴上说着要做“店小二”,关上门却当起“官老爷”;墙上贴着“简政放权”,门前却让创业者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这“三重门”中晕了头、寒了心。

找差距、补短板,不仅要搞好公共服务、政策支持、政务服务等软环境,还要在保障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资源配置等硬环境上下功夫。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六)

路子对、方向准,首要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没有共识,就是没有主旋律的合唱团。思想统一到哪里?要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新时代追赶超越上来,统一到谋划“十四五”规划上来。

在这个历史交汇的节点,我省组织这次重点项目观摩活动效果超出预期。大家清晰地认识到,陕西不是没有优势,而是没能更好地把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转化为发展胜势。

通过观摩,一个清晰的逻辑在领导干部们心中生根——追赶超越绝不是“以GDP论英雄”的追赶超越,是内在素质、内涵式发展的追赶超越。新时代的追赶超越最终要靠经济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走得好、走得快,必须要找准路径、真抓实干。

要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就是围绕现有产业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搞创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就是把已有的创新链成果变成有效支撑发展的产业,围绕创新资源开展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良性互动。

在西安,技术创新不是一个个点,而是一条条链。从半导体材料、设计、制造到封测,西安拥有百余家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汽车产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一个个产业链纵横交错、聚力延伸。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强链补链延链,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创新链高端化,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还必须要发挥好我省科教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好创新平台,推进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政府创优。

要协调——

没有发展的整体协调,就难以实现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谋划项目、发展项目,要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找准找实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各出各的优势牌、各拿各的特色菜”。

要推进区域协调。陕北民歌高亢嘹亮,情真意切;关中秦腔字正腔圆,掷地有声;陕南民歌委婉向上,回味绵长。

明晰三大区域定位,不是让其搞分割式发展,而是要发挥优势,推进协同,实现共赢。协同,要敢于“舍”敢于“放”,一“舍”一“放”,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最终换来区域协调发展,整体实力提高。铜川的“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咸阳的“西安研发、咸阳转化”,宝鸡的机床服务西安加工制造,杨凌的农业科技推动渭南农业升级,西咸新区则通过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协同西安、咸阳成就科技和产业合力。

高质量的区域发展也需要一二三产协调发展,总的要优一产、强二产、扩三产,各产业内部也要协调,在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

关中要以产业协同为重点加强创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陕北要以煤油气链条延伸和转化为主线,推进综合能源发展,加快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陕南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发展加工贸易。

要绿色——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永远牢记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这个大教训,深刻认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定走集约发展、节约发展之路。

鞋子合脚才跑得快。从商洛的招商巧打“老乡”牌,到安康的正大制药给自己“开药方”,再到汉中深挖资源禀赋让“秦巴无闲草”,陕南三市熔铸与关中、陕北相同的高质量发展之魂,探寻的是符合自身特点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色不仅仅体现在产业方向的选择上,更要体现在产业项目谋划、建设、运行的全过程。要以“亩均效益”为导向进行资源要素配置,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要切实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努力减少投入,提高单位产出。

要开放——

要把改革开放作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关键一招,以改革促进开放,用开放倒逼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动能、添活力。

开放的市场,就是经济的磁场。陕西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涵养开放胸襟,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各类要素在陕西充分涌流,不断畅通内外经济循环,奋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要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这一历史重任,关键是做好自我的开放。要眼睛看得见新事物,耳朵听得进新主意,头脑装得进新东西,心胸容得下新意见。

要共享——

共享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只有共享发展才能更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调动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谋划重大产业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推进脱贫攻坚、提升民生福祉,创建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七)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必须攥起拳头加油干。

“马走日,相走田”。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是保证。高效能治理关键在领导干部。只有肯吃苦、肯下力,快干实干苦干,才能以真诚、优质服务推进项目建设,以务实的作风促进高质量发展。

要突出“勤”。就是要只争朝夕,扑下身子干,甩开膀子干,持之以恒干;

要突出“快”。大项目、好项目都是谋划出来的,都是争取而来的,领导干部要一马当先带头抓;

要突出“严”。“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抓项目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督导,严格问效,不能松松垮垮,干好干坏一个样;

要突出“实”。要力戒虚功、务求实效,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摆花架子,更不能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要突出“精”。要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招商,精准落地;

要突出“细”。要把细之又细贯穿始终,从项目策划、论证、实施、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落细落小,坚决摒弃只想当“甩手掌柜”的想法。

(八)

下一个五年我们如何奋进?

高质量发展我们如何前行?

等不起、慢不得,抓项目要夙夜在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项目谋划要尽职尽责;顶上去,扛下来,项目落实要攻坚克难;要大抓项目,要大抓招商,要大抓环境,要大抓堵点,攻城拔寨真抓实干……陕西的高质量发展之势犹如树木生长,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个过程令人期许,让人振奋。

牢记谆谆嘱托,落实“五项要求”,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方向已经指明,动力已经澎湃,信心已经爆棚——

3800万陕西儿女血脉中涌动的是赳赳老秦的气概,骨子里根植的是赳赳老秦的拧劲儿。秦人憋着一口气低调务实,秦人拧着一股劲埋头苦干!陕西正以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气象新作为,凝心聚力,干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分享到: